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14-07-30 健康管理/健康 從餐桌上的選擇開始




健康管理/健康 從餐桌上的選擇開始
在台灣,我們隨處可見的小吃攤、夜市,外帶熱湯時,店家把熱騰騰的湯汁,倒在塑膠袋裡,讓你回家慢慢享用,但是當我們吃下美味的同時,可能也把對身體有毒物質吃下去。中午用餐時間,上班族外出買食物回來吃,一碗麵或是湯,就用塑膠袋盛裝,熱熱的油湯就這樣下肚,令人擔心。
台灣號稱「塑膠王國」,國內曾有大學研究發現,國人每天攝取的塑化劑總量,每公斤體重就有33.4微克,原因就和日常飲食及器皿有關。
塑膠食品容器及包材,包括塑膠袋、保麗龍、瓶裝容器及保鮮膜等。各種材質的塑膠製品,其特性及耐高溫、耐酸鹼度、耐油脂及酒精等條件均不一。衛生福利部有訂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但是一般人或不具備相關知識,或不會花時間去查閱,因此,並沒有很有效的管理。
塑化劑溶出 毒素吃下肚
了解各種塑膠容器使用在何種食物包裝或盛裝,是每一位身在塑膠王國的國人,需要具備的常識,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完全不用任何塑膠相關製品,但是容易嗎?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日前在一場論壇上首次證實,他的研究團隊發現塑化劑暴露與罹患乳癌有因果關係,且暴露量愈高、代謝塑化劑能力愈差者,罹癌風險達3.4倍。
陳建仁表示,根據統計,從1981年到2007年共26年間,台灣乳癌發生率增加4.7倍,特別是國內近年年輕病例大增,懷疑與塑化劑及環境荷爾蒙有關。這項研究是全球第一篇塑化劑與乳癌關聯性的報告,終於找到解釋,為什麼國內女性乳癌的發生率持續成長的重要原因。
最近,我們分析了過去四年、超過3,000筆,曾接受大腸鏡與乙狀結鏡檢測顧客的檢測資料,發現了「大腸息肉」發生率上升的驚人比例,以及年輕化的趨勢。我們發現超過95%民眾腸道有異常狀況 ,而異常中有三成以上可檢測出息肉。另外,從患有息肉的資料中分析,2010年49歲(含)以下患者約為五成,但2013年則上升達到約63%。
息肉常是大腸癌的前身,需視類型判斷是否可能轉為大腸癌。因此,發現息肉不一定都需要切除,但若是腺性息肉,則須儘速處理,以防轉變為大腸癌。醫學上建議民眾一定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掌握腸道健康狀況。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大腸癌已經連續六年蟬聯所有癌症發生的第一名。大腸癌初期無症狀,不但病人容易忽略,且糞便潛血檢測有可能會呈陰性反應,錯失治療良機。
大腸癌零期發現五年存活率為86%,到了四期後即剩12%,不只存活率跳躍式下降,且後期處理可能會在腹部用人工肛門,加上種種醫療相關費用,不只對身體與心理造成影響,同時加重經濟上的負擔。
大腸鏡與乙狀結腸鏡是檢測腸道健康的常見方式,但乙狀結腸鏡只能檢測到腸道前60公分,完整度低於可全腸道檢測的大腸鏡。息肉分為增生性與腺性息肉,只有腺性息肉會癌變,增生性息肉並不會轉變為大腸癌,目前已有技術可從大腸鏡中看出息肉屬性,若發現腺性息肉則建議切除,並定期追蹤。
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雖好發於五、六十歲的長者,但因為飲食西化以及現代人常見混亂作息(包含睡眠、用餐、運動時間等)等原因,三、四十歲發病者變多,且較為年輕時發病,可能因為細胞較活躍的關係,讓癌化的進程比長者快,是一大隱憂。
生活習慣差 健康大隱憂
有一位顧客,從事體力勞動工作,不菸不酒,在四十多歲時罹患大腸癌。所以不應自認年輕,就疏忽大腸鏡的重要性。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更需小心預防。如大腸鏡發現腺性息肉後,不馬上處理,難保是否近期就癌化,或割除後,不良習慣未改,如抽菸、熬夜、攝取過多紅肉等,依舊可能長出腺性息肉甚至轉為大腸癌。
醫學上早就指出,現代人的疾病問題,包括各式癌症,根源多出在營養失調和毒素累積兩大因素,而不管是營養失調或毒素累積,都和飲食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全民教育、醫學教育、健康政策及產業結構等的議題。
幾年前,因為考量健康因素,我請總務部門在同仁休息區安裝了專業蒸飯機,鼓勵同仁多帶便當,自己準備中餐,並使用玻璃或合格不鏽鋼便當,來搭配蒸飯機使用,我看到許多同仁都每天帶便當,使用蒸飯機,每天吃著自己所準備的健康食物,我很欣慰。
「健康,決定於餐桌上的選擇。」只要願意改變,只要願意落實健康飲食到生活中,其實,健康還是唾手可得的!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2014/07/30 經濟日報】http://udn.com/

2014-07-28 經濟書坊/衡量價值 別只計算成本




經濟書坊/衡量價值 別只計算成本
健康照護的正確目標是提高病患獲得的價值。這個價值是指病患照護成果的品質相對於支出的金額。把成本壓到最低是錯誤的目標,而且會收到反效果。
消除浪費和不必要的服務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是成本的節約必須來自真正的效率,不是來自成本移轉、限制照護(配給),或者降低品質。健康照護的每一項政策和實務,都必須以病人價值這個目標來檢定。可是目前的系統一而再,再而三通不過這個檢定。
衡量價值的時候,要知道病患照護成果是多面向的,而且遠比病人是否存活要複雜。照護過程中的恢復時間、生活品質(例如獨立、疼痛、行動範圍)、情緒狀況都很重要。
對不同的個人來說,各種不同的成果之相對重要性也不一樣。在唯成果是問的以價值為基礎的競爭系統中,每一個醫療提供者和健康照顧計畫表現卓越的方式可能不同,而且可能服務不同的病患群。
這是競爭基礎系統相對於由上而下或者中央管理系統(認為一種規格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的好處之一。
價值必須是為病人而衡量,不是為健康照顧計畫、醫院、醫生或者雇主去衡量。這在實務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比方說,不少健康照護的提供,是根據傳統和醫師的偏好而安排,不是像我們說的,以病人價值為依歸。同樣的,健康照顧計畫和雇主往往只注意他們承擔的成本,而不看提供照護的整體成本。這鼓勵他們試著配給服務,或者將成本移轉給醫療提供者或病人,而不思考如何改善價值。
只有把注意焦點放在健康照護價值實際創造的層級才能了解它。所謂實際創造的層級,是指處理糖尿病、膝蓋受傷或者充血性心臟衰竭等特殊病狀的地方。只有在病狀的層級,才能直接比較結果和成本,以確定價值。
(本文摘自《醫療革命》,天下出版)
【2014/07/28 經濟日報】http://udn.com/

2014-07-28 70年味噌廠 人氣回甘




70年味噌廠 人氣回甘
來自豐原的味榮食品,製造味噌已有近70年悠久歷史,為中部味噌產量第一的食品加工廠,2010年成立「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正式投入觀光工廠的行列。
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導覽專員楊嘉耀表示,去年味噌釀造文化館平均每月參觀人數僅500人次,合計全年不過6,000人參觀,隨著加入「台中城市遊樂園」,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已突破1萬人次,市場反應相當熱絡。
這座國內唯一的味噌釀造文化觀光工廠,館內陳列有老一輩製造味噌使用的百年歷史古董級杉木桶、製麴的木板麴盒,介紹早期釀造食物源由、味噌歷史、味噌種類等。
楊嘉耀說,現場還可以認識許多有關釀造類的健康食物如紅麴、醬油、豆豉以及醬菜,館內並提供味噌釀造DIY課程,邀請民眾來體驗釀造味噌的樂趣,喝口自己親手釀造的幸福滋味。
1940年成立的味榮食品,早期是在潭子以碾米廠起家,1979年搬遷到豐原西勢路現址,2010年通過觀光工廠審核,2013年再通過複評。目前,味榮產品品項有300多種,包括味噌、醬油、拌醬、餅乾、有機麵等,產品40%外銷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市場,去年營收約1.5億元,今年預估有二成以上增長。
楊嘉耀強調,味榮市場競爭利基在於堅持傳統手工製作,滿足客戶少量多樣需求,以味噌為例,就有70幾種品項,味榮也是國內前三大味噌製造商。
【2014/07/28 經濟日報】http://udn.com/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14-07-22 出發前決定換票…男子二度躲過馬航劫




出發前決定換票…男子二度躲過馬航劫

圖/擷自每日郵報
馬航MH17客機日前在烏克蘭慘遭擊落,機上乘客全數罹難,然而一個臨時決定,讓一名原本要搭MH17的荷蘭職業自行車選手死裡逃生,而他之前也差點搭上失蹤馬航MH730客機,短短4個月內與死神兩度擦身而過,幸運的經歷讓人嘖嘖稱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9歲的Maarten de Jonge是一名荷蘭職業自行車選手,移居到馬來西亞的他,近日在荷蘭比賽完打算坐飛機回吉隆坡,原本他已預訂了阿姆斯特丹MH17班次,登機前突然決定更改機票,打算在法蘭克福搭更便宜的航班回吉隆坡,這個臨時的決定讓他逃過一劫,更是4個月內第二次與死神擦身而過。
據了解,Maarten de Jonge在MH730事件時,他則是搭乘馬航稍晚出發的客機,目送著其他失蹤的乘客一一登上MH730。
兩度死裡逃生的經歷,讓外媒形容他為「幸運之人」。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MH17事件機上的乘客和他們的家人感到相當難過遺憾,也慶幸自己沒有搭上死亡班機。然而,馬航意外似乎沒有嚇退Maarten de Jonge,他計劃短期內再搭馬航的飛機出國,他表示:「我已經幸運了兩次,希望第三次也同樣這麼幸運。」
※延伸閱讀》
‧馬航MH-17航班號 永不使用
‧搭馬航 這家5個月走了4人
‧馬航殘骸之中 有封寄不到台灣的信
【2014/07/21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2014-07-20 植物兒要拔管…老母探視後自殺




植物兒要拔管…老母探視後自殺
基隆市陳姓老婦人16日去台北探視植物人的長子拔管前最後一面,回家後心情鬱卒,萌生輕生念頭,17日在自家菜園的鐵皮工寮中喝農藥尋短,送醫後仍宣告不治。陳家人同時為兩位家人處理後事,心情哀戚。
83歲的陳姓老婦平時在住家附近種植蔬菜,與鄰居相處和睦,生育4子1女,長子上個月在工地摔倒撞擊到後腦勺,醫生判定為腦死,成為植物人;次子在20多年前溺水過世;女兒罹患肺癌,另兩位兒子居住在基隆,但未與陳婦同住。
16日因已成植物人的長子,家屬決定放棄急救,陳婦前往台北探望,回家後心情鬱卒,有輕生的念頭。三兒子17日下午5點到山坡上菜園尋找母親時,發現她躺在菜園的自行搭建的鐵皮工寮內,身旁有一罐已經空了的農藥,急忙背起母親往山下走,並在下階梯接近民宅處大喊「救人哦」。
住在附近的王姓男子聽到陳男的呼救,急忙出門查看,並幫忙打119求救。消防隊員將陳婦送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救時,陳婦仍有意識,但未脫險境,經醫生建議轉往台北榮民總醫院,於途中不幸身亡。
陳家人表示,家中遭逢巨變,同時間為兩人辦理後事,內心悲痛,經濟方面目前沒有困難,婉拒外界關心。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2014/07/20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2014-07-17 漫遊.山上 古蹟、美景全入鏡




漫遊.山上 古蹟、美景全入鏡

山上區公所拍攝微電影「漫遊.山上」,將山上古蹟、文化之美,盡收眼底。
圖/山上區公所提供
山上區公所拍攝微電影「漫遊.山上」,故事描述一名曾跟隨台南水道日籍設計師濱野瀰四郎的工程師之孫山上藤樹,回台灣尋訪台南水道的故事,將山上區的古蹟、風景、農特產等帶入,行銷山上,重要目標之一是吸引日本觀光客。山上區長陳進文表示,山上位於曾文溪畔,地勢高,日治時期就開闢「台南水道」(水源地)與山上淨水池,供應當時10萬人口,地小人少的山上擁有許多美景,微電影長11分鐘,以國定古蹟台南水道與蘭科植物園為主要場景,帶入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及農特產,如天后宮、天主堂、有60多年歷史的阿燕姨枝仔冰及適合騎單車的曾文溪畔風光等。
故事主角是名為「山上藤樹」的日本建築師,他的祖父是跟隨濱野瀰四郎在台南山上淨水工程的技師,在祖父留下來的回憶錄中,藤樹找到祖父的照片,上面寫著「山上淨水廠1915」,藤樹決定回到祖父建設過的地方走走。劇中男主角在蘭科植物園遇到園主女兒吳吉容,她曾留學日本,帶領「藤樹」走訪山上之美。

蘭科植物園負責人吳明坤女兒吳吉容出任女主角,有精彩演出。
圖/山上區公所提供
「男主角在『台南水道』內的蜿蜒小路騎自行車,景色真美!」山上區公所社會及行政課秘書羅永娥是台東池上人,因金城武廣告池上「伯朗大道」、「天堂路」爆紅,她認為「漫遊.山上」微電影中的單車道不輸台東,台南也可創造自己的「山上大道」,上周五她將影片上傳網路,不到一周點閱就破4千人次,將在父親節表揚大會正式發表。陳進文說,他率團到濱野瀰四郎的故鄉日本千葉縣拜訪,後續就有當地人組團到山上參訪,「漫遊.山上」將送給日本交流協會在適合的場合播放,在日本行銷山上之美,希望吸引日本觀光客到台南一遊。
【2014/07/16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2014-07-06 不堪慢性病折磨 女跳樓獲救





不堪慢性病折磨 女跳樓獲救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住處。(謝幸恩翻攝)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住處。(謝幸恩翻攝)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跳樓自殺,幸墜至遮雨棚。(謝幸恩翻攝)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跳樓自殺,幸墜至遮雨棚。(謝幸恩翻攝)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跳樓自殺,幸墜至遮雨棚。(謝幸恩翻攝)
患有糖尿病的林女跳樓自殺,幸墜至遮雨棚。(謝幸恩翻攝)

新北市一位34歲林姓女子,因患有糖尿病、臥病在床,不堪洗腎度日的疼痛,更罹患多種慢性併發症,至老都要包尿布,面容憔悴、骨瘦如柴的林女不願如此度過餘生,6日下午2時許在新莊區新泰路2樓住處跳樓自殺,幸墜至遮雨棚上,警消趕緊將其送醫,僅有右大腿骨折,家屬則說,她一直都有想輕生自殺的念頭,現在會帶她去憂鬱症門診就醫。
(珍惜生命,請撥1995)

2014-07-06 愛吃紅肉、高油脂 女大生罹患大腸癌




愛吃紅肉、高油脂 女大生罹患大腸癌

愛吃紅肉、高脂食物的23歲女大生到醫院健康檢查,被診斷出腫瘤塞滿整個腸道,確診罹患大腸癌,衛福部桃園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奇峯表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讓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比率逐漸攀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2年死亡人數超過15萬人,其中3成是死於惡性腫瘤,而大腸直腸癌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陳奇峯表示,大腸癌罹患人數從96年起就高居不下,成為國人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之一。
根據統計資料,民國99年就有14萬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37分26秒就有一個人罹患大腸癌,每112分27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大腸癌」。
大腸癌罹患比率攀升,陳奇峯認為與國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缺乏運動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大腸癌發生年齡層高峰大多落在50歲至60歲,但根據陳奇峯觀察,大腸癌罹患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罹患大腸癌一開始並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可以從每天排便習慣觀察,出現便秘、排便不順暢的情況,而且糞便變得細長,排便疼痛,甚至糞便帶血,就有可能是大腸腸道長瘜肉、腫瘤,這時就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大原則要保持正常生活作息、注意蔬果攝取外,也鼓勵民眾盡量到醫院做癌症篩檢。」陳奇峯說,曾有民眾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腸道裡有瘜肉,切片後發現瘜肉頂端有一小塊腫瘤,「當下那位民眾覺得倒楣,怎麼會得癌症,但其實他應該要覺得幸運,在大腸癌0到1期就發現,只要切除,存活率可以高達8成以上。」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2014-07-03 荒山走失4日夜 80歲嬤:每晚有老夫婦來聊天



荒山走失4日夜 80歲嬤:每晚有老夫婦來聊天

新竹縣消防局30日晚間派員至花蓮協助搜尋,特搜隊員在昨天上午,找到失蹤的彭婦。
圖/新竹縣消防局提供
八十歲婦人彭吳允水在花蓮山區走失九十小時,昨被尋獲,身體雖虛弱但意識清楚。她說四天四夜沒吃東西,只喝溪水解渴,醫師認為八十高齡能捱過是奇蹟。彭婦表示,等待救援的每天晚上都有一對老夫婦來跟她聊天,還說笑話,要她堅持下去不要擔心,其中一晚她老公(已過世)也來陪她。背著老母就醫的次子彭清輝說,「我媽平常當志工很有福報,陪她聊天的應該是土地公、土地婆。」
榮總鳳林分院急診室醫師高文光表示,阿嬤多天僅喝水未進食,加上睡眠不佳,可能發生幻視、幻聽。
住新竹縣的彭吳允水上月廿八日隨社區環保志工旅遊團到花蓮縣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遊玩,下午四時許,她向同行友人說要上廁所後失去音訊。
監視器拍到最後身影,她走出林田山後方鐵門,往山區產業道路方向。四天來花蓮、台北、新竹軍方及消防與救難人員共動員五百多人次搜索,昨天上午十時許,在距離林田山約三公里的萬里溪河床附近找到人。

救難人員發現彭姓阿嬤後,合力將阿嬤背下山,渡河時由阿嬤兒子親自背著媽媽過河,軍方在旁守護。
圖/民眾提供
「高興到眼淚都滴下來了。」新竹消防局特搜隊義消姜政焜是阿嬤的堂侄,當天一起出遊,這幾天急得四處尋找,昨天發現河床附近大石頭下有隻腳,靠近一看,激動大叫「伯母」。姜政焜表示,堂伯母失蹤處距獲救地點步行至少要兩個半小時,距離很遠,「不知怎麼走到這邊來的?」
彭婦身上的衣服是濕的,褲子大腿處有破損,雨傘與鞋子都不見了,不過身上的包包錢財及藥物都還在。她說,前幾天晚上山區下雨,躲在「洞裡」仍被淋濕。
彭婦說,當天上完廁所後,有個穿紅衣、撐紅傘的小女孩,牽著她走進山區,等想往回走就找不到路了。有人說,這好像是被傳說中的「魔神仔」牽走。
她怕溪水高漲,躲在大石頭下,一直待在那裡,累了就休息,渴了就喝溪水。好幾次有看到一大群人經過,揮手呼救,但都沒被看見、聽見。
「來回經過好多次,為什麼沒看到?」搜救人員胡友熙納悶說,這幾天都有經過這裡,但都沒發現有人。
花蓮縣消防局大隊長呂冠辰表示,由林田山到阿嬤待的地點,必須涉過兩個水深及腰的溪流,即使走山區產業道路,也要走過山頂再下切百公尺到河床,不是八十歲老人家體能所能負荷,「真的不可思議」。
【2014/07/03 聯合報】http://udn.com/


阿嬤奇幻旅程 天時地利加奇蹟
八十歲彭吳允水靠喝溪水度過九十小時,「奇幻旅程」令搜救人員、醫師驚訝。分析原因,許多天時地利幫了她很大忙。
門諾醫院急診醫師鄧學儒說,一般而言,正常人未進食只喝水,可以撐一周左右,但年紀大或有慢性病的人,第五天就可能有生命危險,幸好阿嬤及時獲救。
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葉日弌表示,正常人幾天沒吃東西,因身上有脂肪燃燒,可提供熱量;但如果沒有補充水分,會嚴重影響呼吸及循環系統。阿嬤天天喝溪水,有補充到水分,是存活下來很重要關鍵。最近天氣穩定,晚上不會過冷,也為彭婦提供較好存活條件。
彭婦有糖尿病史,隨身攜帶糖尿病藥,昨天被找到時身上的藥還在,她表示這幾天都沒有吃藥,花蓮醫院豐濱分院急診科醫師林玉祥說,「如果有吃糖尿病的藥,那就危險了。」因為人沒有進食,血糖本身就低,如果此時還吃了降血糖的藥,血糖會更低,可能造成缺醣缺氧,心肺功能停止,「就像失去能源,最後就熄火了。」
花蓮縣消防局救災救護第一大隊長李龍聖認為,彭婦一直待在溪邊,可隨時補充水分;此外河床上有許多大石頭,彭婦躲在大石下避過烈日照射。種種原因搭配在一起,讓彭婦可在不進食、光喝水情況下,撐過九十小時。
【2014/07/03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2014-07-02 認養農地 來當周末農夫



認養農地 來當周末農夫
北市府產發局推廣有機農場,即日起至10月開放認養有機農地,民眾在北市也能體驗下田樂趣。
產發局表示,市內有清涼地有機農場、風動草休閒農園、麗山有機農場和白石森活休閒農場;4座有機農場去年共出租2千多坪有機農田,今年上半年有600多坪農田已耕種。
產發局指出,即日起開放有機農地認養至10月,農地以10坪為一個單位,4個月租金5千元;認養者捲起袖子種食材,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導覽農場生態。
清涼地有機農場主人廖錦娟表示,來種田的民眾有公司老闆、退休人士、教師、上班族、工程師等,每周至少下田2小時。
廖錦娟說,不少上班族利用周末下田最大的目的是紓壓,上班族平日需工作,農場會協助澆水、施肥;花5千元租有機農地,種出的食材夠1家4口享用,還能分給親朋好友。
有興趣民眾可撥打02-2698-2989轉2630洽詢,或到台北有機農業資訊網(http://www.organic.taipei.gov.tw/)查詢。
【2014/07/02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07-02 結縭50年 一起登山、念大學




結縭50年 一起登山、念大學

逾60歲一起登玉山,見證「情比山高」的金婚夫妻陳松柏、鄭碧珠,接受南港區長王先黎(右)表揚。
圖/南港區公所提供
南港區公所為喚起各界重視家庭、婚姻倫理及敬老尊賢美德,由區長王先黎表揚5對結婚逾50載的金婚夫妻。王先黎說,早年婚姻常僅憑媒妁之言,能恪守諾言、相伴逾半世紀,很值得現代夫妻學習。72歲的鄭碧珠在50年前嫁給大她5歲的陳松柏,成為傳統家庭的長媳,婚後毅然放棄護理公職,專心照料夫家;為提供小孩更好的學習環境,曾住過親戚家、淹水的竹籬屋或租屋,發揮「孟母三遷」的精神。等到小孩成家立業、老公也退休,夫妻才開始享受人生,一起旅遊、上松年大學,培養相同興趣。
12年前,兩人都逾60歲,仍攜手登上玉山頂,至今一起在南港老人服務中心當志工。他們相信「一起投入家庭」、「信任彼此」和「相互扶持」是維持「情比山高」的夫妻相處之道,彼此陪伴,兩人的關係會更好
結縭56年的戴南洋、賴治美,年齡合計159歲,特別注重「健康老化」的重要,以及生活保持快樂心情,每天清晨起床戶外散步8千到1萬步,是兩人相扶相依之道。
77歲范振乾與75歲彭惠梅原是姻親,婚後「親上加親」,自新竹移居南港,胼手胝足拉拔4名子女成人,如今子孫滿堂又孝順。兩人回首52年婚姻的艱苦拚經濟、扶持互諒,表示秉持「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裡的人、事、物,是維持幸福的不二法門。
婚齡52年的77歲闕錦鐘、74歲闕鄭阿美,經親戚介紹結婚後,原常為小事爭吵;經過歲月洗鍊,學會互相尊重、包容,共同克服生活困境。
86歲趙惇情與小他13歲的趙李永蘭,51年婚姻恩愛逾恆;3名子女都高學歷且事業有成,子女每天帶孫子回去陪兩老一起吃晚餐、看電視、聊天,到睡覺時間才開車回家,隔天再來陪兩老,天倫樂融融。
【2014/07/02 聯合報】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