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化區礁坑里位在山區,早年地方有大小43口埤塘,供應生活用水兼具防洪功能,地方重新整理公埤做為社區公園。 記者吳淑玲/攝影 |
新化區礁坑里位處山區,早年是無水荒地,居民挖埤塘蓄雨水做為生活用水來源,後由自來水取代,埤塘荒廢至今,地方以農村再生計畫爭取「埤塘重生」,目前已完成兩處公埤公園化,留下早年生活記憶,也成為居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礁坑里長鄭榮欽說,社區完成田野調查,還保有43口大小埤塘,包括虎頭埤、鹽水埤都位在該里,礁坑里由10個部落所組成,每個部落都有一個「公埤」蓄水,居民日常用水都靠埤塘。
礁坑走過無水的艱苦歲月,在民國52年時,地方人士大力奔走,才在36崙興建簡易濾水設施,引溪水入井沈澱、過濾及消毒後,供應給礁坑及羊子寮近300戶使用,有了自來水後,埤塘功能喪失,閒置荒廢長滿雜草,
礁坑社區積極爭取「埤塘重生」,目前已完成36崙及茄苳坑兩處公埤活化,前者有3分地大小,後者約1分地多,均興建環繞埤塘步道及增設排水、簡易休閒椅、復育橄欖樹等,成為社區休閒公園。
埤塘保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在36崙的公埤就有很多蜆、石螺等貝類,需要在乾淨無汙染的水域才能存活。
「民國50年以前,若是池塘無水,就要到小溪挑水,或用牛車搬運,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鄭榮欽說。
礁坑社區除將36崙的簡易自來水廠改造為「飲水思源」公園,也積極讓公埤活化及綠美化,希望保有先民的生活記憶,讓下一代在使用便利的自來水源時也能夠時時「飲水思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