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枝品牌意象 滲透消費歷程
|
| ||
市面上文創商品眾多,除動人的品牌故事,如何在消費後,讓產品本身持續發揮行銷作用、加深消費者的品牌印象?春一枝用「文化冰棒棍」,讓消費者從購買、品嘗到吃完,都能發現產品設計的巧思,使品牌意向滲透到整個消費過程。
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如何讓春一枝商品與文化意涵結合;他從本身塑膠射出專業出發,與各大藝術節慶與觀光景點合作,以台灣文化為基底,推出一系列充滿趣味的造型冰棒棍。 例如,為鶯歌陶瓷博物館設計的冰棒棍,採陶瓷質材的繽紛小花朵點綴,食用後又成為再利用的環保水果叉;林家花園則設計成書籤造型,食用後可夾在書內做分隔書頁使用,象徵書香世家的形象。 還有中正紀念堂、鹿野高台熱氣球、淡水古蹟紅毛城、木柵動物園熊貓造型、學學文創志業、微軟汰樂公仔等造型冰棒棍。李銘煌把塑膠加工與冰棒作結合,成為國內外消費者競相收藏的紀念品。 春一枝取名來自「剩」與台語「春」同音,意味著把「剩下」轉變為「春天豐收」的意義;為此,李銘煌在部分冰棒棍上印有「再來春一枝」字樣,當顧客吃完春一枝冰棒,發現冰棒棍上寫著「再來春一枝」,就代表可免費獲贈第二枝冰棒,提升了消費的趣味。
【2014/04/14 聯合報】
|
滯銷水果製冰棒 「春一枝」救小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