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最前線/用畫面做計畫
2015-12-31 04:06 經濟日報 吳育宏
曾經長時間執教國立中山大學籃球校隊的戴玉琳老師,即將在眾多祝福聲中光榮退休,這讓我回憶起自己和戴老師的一點淵源。
高中時代我喜歡籃球,但是從未受過任何訓練,連業餘的鬥牛比賽都沒參加過。年輕人愛做夢跟塗鴉,有次我隨手畫了一件球衣,再標上自己的名字,想像自己成為校隊球員的樣子。
想不到這「想像出來」的球衣畫面,意外留在我的腦海好久,伴隨我高中許多獨自苦練的夜晚。
直到大一某堂體育課,我一個人在角落練習運球被戴老師看見,他走過來對我說:「我看你以後不要再上體育課了,如何?」我想是不是哪裡得罪了老師,正當害怕又疑惑的時候,他接著說:「來校隊練球,你就不必上體育課了,你回去考慮看看。」天啊,那真是我這個苦練多年的籃球門外漢,聽過最美妙的一段話。
「成為校隊球員」這種目標,在台灣很少被長輩認可或鼓勵,但是那個「被實現的畫面」,往後卻對我影響深遠。
千頭萬緒、心煩意亂時,我會準備一張紙、一支筆,把遇到的困難是什麼一一寫下來,文字化之後許多惱人的事竟變得微不足道。
工作上遇到必須克服的人、事、物,我也學著「給自己一個畫面」,那可能是變得更好、更強大的自己,或者是和團隊一起豐收的景象。給自己一個畫面之後,總是會獲得無形的力量。
特別是在挫折來臨、壓力籠罩時,正面思考能力才有辦法讓自己、讓團隊走出低潮。我很慶幸自己曾經從一件塗鴉出來的球衣,經歷它美夢成真的過程,進而了解讓目標「視覺化」的威力。
事隔多年,戴老師根本不知道他當年曾經幫助年輕的我,實現了一個這麼有意義的畫面。況且當時我只是校隊板凳席的一名替補球員,搞不好他對我已經沒有印象。
然而,從一件虛擬的球衣,到一件真實的球衣,從學生時代被實現的一個畫面,到後來進入社會數不清的畫面,這一切對我來說是歷歷在目、真實萬分。
這幾年陸續從球隊畢業的校友,打算幫戴老師舉行一場歡送會,向老師致敬並重溫當年的畫面。而我也期許自己更有能力之後,未來有機會實現別人腦中的畫面。
(作者是管理顧問,本專欄每周四刊登)